top of page

泰語學習熱潮:來自大紅花學館的專業見解

vkhong

泰語學習熱潮:大紅花學館再登南洋商報


📢 大紅花學館泰語課程再度被南洋商報報導


繼昨日的文章後,南洋商報再次刊登了有關泰語學習的專題報導,標題為 「娛樂商業旅遊推動 泰語年輕人新寵」。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泰國流行文化、旅遊熱潮與商業需求如何推動馬來西亞人學習泰語的趨勢。


文章亮點


泰國流行文化與旅遊熱潮的雙重推動


報導指出,馬來西亞是去年泰國第二大入境遊客來源國,超過 493萬名馬來西亞人 造訪泰國。隨著兩國頻繁的旅遊和經濟交流,越來越多大馬人選擇學習泰語,不僅提升了旅遊體驗,也促進了兩國文化的深度交流。


大紅花學館學術主任的專業見解


作為 大紅花學館 的學術主任兼泰語教師,劉文康 分享了他對泰語學習熱潮的看法:


1️⃣ 泰國娛樂的崛起:泰劇和泰國明星對年輕人的吸引力,激發了他們對泰語的濃厚興趣。

2️⃣ 旅遊與商務需求:泰國作為頂級旅遊目的地,加上日益緊密的經貿往來,促使越來越多的大馬人學習泰語,以應對實際需求。


他還提到,他的學生中有不少來自農產品、旅遊、金融和建築等行業,學習泰語以改善商務溝通。此外,也有學生純粹因熱愛泰國語言和文化而學習泰語,擴展視野。

劉文康說,泰語是「聲調語言」,每個音節依靠音高模式區分詞義,共有五種聲調,比華語多了一個聲調。


學生故事:為什麼學泰語?


1️⃣ 許建容的故事

44歲的許建容認為,泰語像潮州話、福建話和粵語的綜合語,這讓她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。在曼谷工作的她發現,學習泰語後,能夠更順暢地與客戶溝通,甚至在旅途中獲得更多便利和樂趣。

“有一次在蘇梅島,我用泰語和當地賣家交談,對方誤以為我是泰國人,還主動給我優惠價!”


許建容(前右)到泰國學校參與企業社會責任,與泰國小學生們合照。

2️⃣ 劉欣慧的故事

數碼市場經理劉欣慧學習泰語已有9個月。她認為,線下課程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,通過不斷重複練習和與家人互動,成功克服了發音和聲調的挑戰。


“我希望未來能像泰國人一樣流利地溝通,真正融入當地文化生活。”


劉欣慧學習泰語並夢想著未來能夠定居泰國。

為什麼選擇大紅花學館的泰語課程?

大紅花學館,我們的泰語課程旨在:

  • 提升聽說讀寫能力,全面掌握泰語。

  • 深入了解泰國文化,增強跨文化交流能力。

  • 實現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的目標。


無論您是因泰國流行文化、旅遊需求或商業目的而學習泰語,我們的課程都能為您開啟無限可能!


開始您的泰語學習之旅

📧 聯絡我們:hibiscus.academy.kl@gmail.com📱 Whatsapp:+60122111642

==================

劉欣慧學習泰語並夢想著未來能夠定居泰國。


泰国最新数据显示,马来西亚是去年第二大最多往返泰国的外国游客来源国。


随着两国频繁的旅游业和商务交流,越来越多大马人开始学习泰语,泰语逐渐从一种陌生难懂的语言,变为深受我国年轻人喜爱的语言之一。泰国旅游与体育部于2025年首日通报,2024年去年1月1日至12月29日之间,有超过350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抵达泰国,在该国的消费超过1.6兆泰铢(约210亿令吉),其中,马来西亚成为第二大入境泰国的游客来源国。


根据该国数据,去年到访泰国最多的是中国游客(670万人次)、其次是马来西亚游客,共493万人次入境泰国;随后是印度游客(212万人次)、韩国游客(186万人次)和俄罗斯游客(172万人次)。


仅过去的圣诞节和元旦假期,到泰国旅游的大马人估计达逾50万人次,其中泰国热门旅游景点如合艾,更因我国游客众多而成了“小大马”。


国与国文化交流

随着旅游热潮的持续增长,带动越来越多马来西亚人学习泰语,以更好与泰国当地人交流并体验地道文化。


今日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,马来西亚的泰语老师如何推广和教导泰语文化,让马来西亚的年轻人通过语言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。


泰语老师刘文康的观点


泰语老师刘文康认为,马来西亚近期掀起学习泰语的热潮,与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。

“除了近两三年泰国娱乐崛起,成为大马人学泰语的推动力以外,旅游和商业交流是也是驱动因素之一。泰国作为亚洲顶级旅游胜地,其迷人景点和文化吸引了众多大马游客,学习泰语可以提升旅游体验。”


同时,他也认为,除了娱乐事业,马来西亚与泰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,泰语的影响也会日愈加强,在跨境沟通中具有实用价值。


刘文康指本身有数名学生是为了开拓泰国生意而学习泰语,他们从事农产品与食品业、旅游业、房地产与建筑业、金融等领域。


“当然也有因为纯粹喜欢泰国语言和文化来学习的学生,有些学生是为了开拓视野和增加知识。”


学习难度各族不一

谈及学习泰语的难度,刘文康分析,对于母语非泰语的学生来说,挑战因语言背景而异;马来人的挑战包括语法结构差异、声调系统陌生和特定发音困难。


他说,泰语是分析性语言,动词不随时间或数量改变,而马来语依赖前缀或后缀来改变词义;泰语的5个声调对没有声调概念的马来学生来说有难度,一些泰语音素也不存在马来语中。


他指出,会华语的大马华人的挑战是细微发音、低估语法简单性背后的差异及词汇混淆。

“华语与泰语虽有部分相似发音,但声调数量和使用不同,比如华语有4声,而泰语有5声;不同语序和助词用法也易让学生忽视细节,导致语意不准确。”


他说,不懂华语的华人因缺乏声调语言背景,需更多练习泰语声调;泰语书写系统的复杂性是初学者的挑战;由于语言与文化的距离感,这些学生学习动机可能较低。


泰语是“声调语言”

刘文康解释,泰语是“声调语言”,每个音节依靠音高模式区分词义;相比之下,“音调”仅指音高变化,无词义区分功能,例如英语句末音高上升表示疑问,但不改变词义。


“我会详细解释泰语声调的调值,并对比标准华语、马来西亚华语和粤语,这对华人学生特别有效,让他们能快速理解和掌握。”


而对于非华裔学生,刘文康指只需清楚解释调值的高低变化即可;尽管理解声调原理后,学生仍会在区分和准确发出声调时遇到困难。


“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挑战,我让学生反复练习,鼓励模仿泰语母语者的发音,并利用专业的语音指导工具或数据来矫正错误,确保发音更准确和自然。”


语言互通提高合作机会


马泰两国地理接壤,语言互通的价值不可低估,更多人掌握泰语将极大释放合作潜力。

刘文康举例,一位男学生学习泰语后,成功与泰国供货商建立信任,降低成本并获得独家产品,业务大幅增长。


“另一名女学生因熟练泰语,改善了与泰国分部的管理沟通,升职并负责更多区域项目,充分展现泰语学习在商业与职场中的实际价值。”


为中国国企开课


也是语言硕士的刘文康,能够以专业的角度分析泰语的特征、语法和教学。


“十多年前,我所在的私立学院为一家中国国企的员工开设泰语课程,我们当时聘请数名泰裔教师授课,而我则担任助教。”


不过,由于泰裔教师有“母语盲点”,无法以超越直觉的视角和理解非母语者的方式教导,因此未能有效传授泰语的知识点,导致学生学习进度受限。


后来,学院主管发现刘文康能更清楚讲解语言要点,于是让他全权负责课程,他正式成为泰语教师。


“这份工作带给我最大的成就感,是能将自己对泰语的热爱与他人分享,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,并看到他们在商业或生活中成功运用泰语,这让我深感欣慰和自豪。”


像华人方言综合语

“我觉得泰语很特别,好像潮州话、福建话和粤语的综合语,令我想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。”

许建容(44岁)在曼谷工作时需要处理很多泰文文件和沟通事项,有些合作公司不希望她用英文发邮件,让她深感无奈,促使她学习泰语。


学习泰语为许建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,她在工作中能用泰语与顾客顺畅交流,对方也会感到很亲切。


泰语曾在她的旅行中派上用场,她分享一个有趣的经历。


“最近我去泰国苏梅岛旅行,卖家开价950泰铢(约118令吉)的沙滩手工包,我用泰语与她聊天后,她竟以为我是泰国人,立刻降价到500泰铢(约65令吉)。”


多講多問泰國朋友


許建容也因懂得泰文,可以減少在沒有英文菜單或指示的地方帶來的麻煩。“我開始時是自學,過後到語言中心學泰語;在學習過程中,我覺得最難學的是發音,發音有偏差,意思可以從好變壞,對方就會瞪大眼睛或黑著臉對你。“泰語的聲調肯定是一大挑戰,我通常都是多聽電台、看電視劇、多講和多問泰國朋友。”


學習泰語讓許建容更有興趣深入了解泰國文化與歷史,她最喜歡的泰語詞彙包括“khor tod kha”(不好意思)、“khob jai mahk mahk na kha”(非常感恩)和“Chok dee kha”(祝好運)。“這些都是我日常最愛用的泰語詞彙,對方聽了也很開心或很樂意的聆聽我的請求。”

泰國音樂、電影或電視劇在許建容的學習路上幫助很大,以前還沒正式學習泰語時看電視劇電影都需要看字幕,覺得不能好好欣賞劇情,現在沒有字幕也沒問題了。


重複聽加深記憶

31歲的劉欣慧(數碼市場銷售經理)學習泰語並夢想著未來能夠定居泰國。“我覺得泰語很有趣,想嘗試和泰國人溝通,泰國的文化和傳統節日非常有趣且神聖。”

劉欣慧的公司目前已拓展至泰國曼谷,學習泰語對她的工作有很大幫助。“我每次到泰國時可以用簡單泰語和當地人溝通,點餐時能聽懂他們說什麼,輕鬆地表達自己的需求。”


線下課程最有效

劉欣慧學習泰語約9個月時間,主要通過課堂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。剛開始時,泰語的聲調和發音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,但她會不斷重複聽,並嘗試教導家人,這樣不僅能克服難點,也能加深記憶。“線下課程是最有效學習方式,我常與身邊人練習,也頻到泰國旅行增加實踐機會。”


目前,她的泰語水平已能進行簡單交流,未來,希望自己能像泰國人一樣流利地溝通,真正融入當地生活。


Comments


Post: Blog2 Post
bottom of page